全球微动态丨因为淄博烧烤,我重读了《桃花源记》

时间:2023-05-03 15:55:16 来源:虚声公众号

五一期间大家都出去玩了,旁边水果店老板也关门休息。他赶了一把时髦,去淄博吃烧烤,结果在路上堵了十几个小时。最后实在是堵不动了,转方向回老家山西去了。


(资料图)

这个事让我颇为触动,这说明淄博烧烤不仅仅是一种营销,其背后的很多内涵确实触动了很多人。

那么究竟有啥内涵呢?我莫名其妙地想到了《桃花源记》。

在很多人心中,桃花源是东方人心中的乌托邦(也可以说乌托邦是西方人心中的桃花源),而烧烤是世俗的热闹与欢乐。我怎么会因为淄博烧烤想到桃花源呢?

众所周知,《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通过武陵渔人迷路、误入桃花源这个事,描述了他心中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简单回顾一部分文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通篇描述桃花源的内容其实并不多,也就寥寥几十个文字。这些文字中,没有描述特别的景色,也没有描述特殊的人物;但是清晰地勾勒出一副悠然自得的生活画面,平凡且魅力巨大;能让人强烈地感受到,生活本就该如此。

普通的文字为什么会有如此强悍的力量?

我左看右看前思后想终于明白了背后的逻辑,即没有乱政瞎搞。

或者说文字传递出一种朴实的思想,就是没有乱政瞎搞,生活就会平凡而美好。

我突然明白了所有的因果,桃花源之所以成为人们心中的一块乐土,寄托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没有乱政瞎搞之地的一份期盼与向往。

在没有乱政瞎搞的桃花源,人们也极其热情好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充分体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传统价值观。

简而言之一句话,《桃花源记》的理想其实非常简单卑微,就是不乱政瞎搞。

那么在现代,不瞎搞的基本要求是啥呢?好像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但起码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个人安全问题得有保障,维持一个让人踏实的公共秩序。

——这点,基本上都能做到,毕竟中国是比较安全的国家之一。

2、卫生问题得有保障,不要出现不合格的食材。

——这点,多数地方能做到。

3、价格公道,不缺斤少两,不宰客。尤其节假日不胡乱涨价。

——这点,很多地方都做不到。

4、有基本的服务意识,不说把顾客当上帝,起码得当人看,不当韭菜割。

——这点,不少地方都做不到。

5、不要求没有任何一点问题,但有了问题能快速而公平地解决。

——这点,有些地方做不到。

大家看这几条最起码的要求,已经卑微得不能再卑微了,对吧。但能全部都做到的地方真的不多。但是淄博做到了,而且是超额做到了,这就能让去淄博的游客“卸下防备之心”。

所以便有了如今这种“政通人和,人间烟火气”的局面。

很多人想去淄博体验一把,不仅是为了吃一把烧烤(单论烧烤,很多地方都能与之一战),还带着一种不用担心被割韭菜的心态去一个地方感受一下人间烟火气。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大家对“不瞎搞”的渴望。

现在的淄博模式会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淄博烧烤模式是一阵风,五一过完就熄灭。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就会留下一个思考,如何能让这种不乱政瞎搞的人间烟火气长久维持下去。

第二种情况,淄博烧烤在淄博上下一心的努力下长期维持下去。从现在的趋势看,我个人认为最终会是这个结果。因为淄博上下这么下大力气搞烧烤,雄心显然不是仅仅在烧烤这个单一业态上,他们是想通过烧烤作为引流的切入点,先把人流量搞起来,从而带动其他行业的兴盛繁荣。

商业的本质就是流量,商业是船,流量是水;有水方能载舟(当然也能覆舟)。这种思维有点类似于混合战争的逻辑,就是现代战争不是简单的发射炮弹,而是伴随着情报、舆论、信息、经济、贸易等多维度的博弈。现代经济与商业本质上也是不流血的战争,也不是简单的业态对决,而是综合实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淄博就相当于给其他地方出了一个考题,要不要和淄博竞争?如果要竞争,首先就要把不瞎搞的诚意拿出来。如果经过一番竞争之后,其他地方也能像淄博一样展示出自身魅力,那一定是皆大欢喜的局面,是所有人的福音。

如果其他地方对淄博模式视而不见,那么淄博模式就会成为很多人心中不瞎搞的现代桃花源,时不时去体验一番被当客人而不是被当韭菜的感觉。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3 港澳文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